近两年随着地皮不断升值,同样的地盘楼层却越来越高,前些年二十至三十几层的高层还稀星可数,如今已是鳞次栉比,但是,与之密不可分的电梯在给住户带来方便的同时,诸多问题也是接踵而至,让住户颇为困惑,而电梯的费用、管理、质量各个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更是“各自为政”,由此产生的争议和纠纷接连不断。对此,近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电梯怎么选住户没有发言权
乔迁新居原本是件高兴的事儿,可是这两天准备搬新房的李丽却因为电梯窝了一肚子的火。原来她的新房买在了亚太嘉园二期的高层上,拿上钥匙后李丽就带着对未来小窝的无限憧憬开始“大兴土木”,其他小区在住户大批量装修房子期间一般两部电梯一部用来运货一部用来载人,可是她们小区一直一部电梯运行,每天去新房不是跟沙子水泥挤在一齐,就是和柜子、杆子、电线大“集结”,不然就得爬23层的楼梯。就此在与物业理论时,给出的理由是另一部电梯还没调试完毕。此现象一直持续了两个月后,另一部终于调试完毕,但仅仅是偶尔“秀一把”,多半时间还是一部电梯在运行。为此,李丽非常恼火,电梯两部开一部能节省费用,这么浅显的道理谁都懂,但是作为业主的住户能不能也算一笔经济账,交一半物业费。而另一个让她不解的问题就是作为保证生命安全的电梯在品牌选择、质量保证上,住户没有发言权,更没有选择权,她认为这样太不合乎情理了。
有电梯井却不安装电梯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新建住宅区七层以上的小高层或高层都必须加装电梯,但也有一些开发商却玩起了“狸猫换太子”。绿莹花园的住户张奶奶告诉记者,她家的房子已经住了七八年了,在购房之初,销售人员告诉她,小区楼房是有电梯的,因为房子是在土建还没完工时接揭购买的,经过实地查看确实有电梯井,加之人老了喜欢清静,而且出于采光的考虑,她就选择了位于顶层的8楼。可是等到入住时,才被告知该小区没有电梯,预留的电梯井是为了验收所设。为此张奶奶苦恼了好一阵子,后来也听说有些住户,在向开发商协调无果后,将其诉诸法院,但是最后不了了之。现在张奶奶家的电梯井虽然已经被改成了储藏室,但腿脚越来越不灵便的老人,有时几天无法下楼,并自嘲自己是“被蜗居”一族。
电梯费分层计费缺少标准
近几年来,物业费从刚开始的两毛五“一路高开”直逼两元,一个月三四百元的物业费让住在高层的市民不得不对电梯费斤斤计较起来。天庆丽舍情园的电梯费是8层以下的物业费是1.2元,8层以上是1.5元。而与其相距一条马路的望河丽景也采用了类似计算法,每7层为一个档。良志嘉年华、中广宜景湾等等虽然有小的改变,也都大致相同。可是即便如此,一二楼的住户还是颇有怨言,自己一直不乘坐电梯却要无端承担电梯费用,让他们非常想不通。
电梯晚上“睡觉”住户苦不堪言
家住平沙落雁的陈玲告诉记者,他们家的高层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她常年需要上夜班每天晚上一两点后才能回家,可是自己住在18层,而电梯的运行时间是早上7点至晚上12点,多年来每天凌晨爬楼梯让其苦不堪言。陈玲告诉记者,如果说电梯偶尔停运一两次人们尚且可以谅解,可是物业费她每月如数交清,为什么仅仅因为管护人要休息电梯也跟着“睡觉”呢,就此她多次与物业“理论”,虽然物业的工作人员笑脸相迎,自己也一吐为快了,但是终因身单力薄人轻言微没有结果,每天深更半夜陈玲照样揣着一颗惊恐的心,独自一人气喘吁吁爬18楼,而且明明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还无处“鸣冤”只能掏着冤枉钱、忍着窝囊气,受着多余累。
维修费平摊居民多有怨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一些大型的小区、正规单位或公共场所内,电梯里会贴有一张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制的安全检验合格标签,标签上注明设备代码、使用编号、维保单位、维保电话、检验单位、检验人员姓名、下次检验具体日期等内容。
但是也有一些老居民住宅小区的电梯没有标志,在电梯的管理上责任划分相对比较模糊。家住高新开发区的刘强告诉记者,他们家楼上的电梯才使用了七八年,去年电梯出了几次故障将人锁在电梯里,虽说没出什么大事,只是受了一点惊吓,但是也让他们每天坐电梯时捏着一把汗。经过多次反映,物业同意找人大修,但是2000多元的费用需要住户平摊,对此住户怨言颇多,最终因无人掏钱,事情不了了之,但目前运行途中还是有抖动和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