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达集团的介入,似乎让西继电梯的上市之路嘎然而止。然而,迅达集团成为相对控股股东后,西继电梯之前的股权纠纷能否化解呢?小股东们能否从中得到合理分红呢?现在看来,一切还是未知数。
□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李 婷
一则收购合同,使日前因为股权纠纷闹得沸沸扬扬的西继电梯,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
4月1日,迅达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布消息称,已与西继电梯签署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名字为西继迅达(许昌)有限公司。
此番同业之间的并购,除了商战中惯常的讨价还价、互相甄别实力与战略谋划之外,被业界广泛关注的是:收购方如何化解西继电梯当前股权矛盾?
“洋老板”持股
西继电梯为一家股份制公司,其股权为十五名自然人持有,其中董事长刘金忠持股22.45%,副总经理李国钧持股12.21%,等等。
如果不出意外,迅达集团获得西继电梯46%的股权后,将顺利跃居第一大股东的控股地位。
按照当前的股权结构,原西继电梯15名持股股东们总共拥有54%的股权,但迅达集团已成为相对控股股东,再加之迅达集团拥有剩余股权的购买选择权,因此,未来西继电梯有望彻底纳入迅达集团的旗下。
据悉,创立于1874年的瑞士迅达集团,目前为世界顶级电梯制造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后成立了迅达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20多家分公司。
如此的经济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身为西继电梯掌舵者的刘金忠自然是欢喜不已,“迅达的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实力雄厚,这也是为了企业(西继)寻求更好的发展。”
而收购方也打着自己的算盘。“目前国内电梯行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而收购像西继电梯这样的国产品牌新秀,既减少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又增强了自身的实力。”某电梯行业业内人士说。
对于收购价格,迅达公司要求合作双方不得透漏股权的价值。
“转让价格应该不会太低,从目前企业的经营业绩来看,盈利能力不错,自然能卖个好价钱。”上述人士说。
2010年,西继电梯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保14亿、争16亿”经营目标,这样的业绩远远超过了已上市公司康力电梯[17.77 -0.73% 股吧](17.77,-0.13,-0.73%)的10亿元左右。
而在百度许昌贴吧上,记者看到有帖子称转让价为每股10元。
“10元的估价并非不靠谱,如果按照1亿股的总股本算,迅达集团耗资不过5亿元左右,自然要比建新厂划算得多,投资风险更低。”某券商并购部门负责人张清洋表示。
难解身后事
被收购了的西继电梯,自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这却和“自栽苗、育大树”的上市初衷相悖。
西继电梯脱胎于许昌市的许继集团,其多位管理层人员也先后在许继集团就任要职,自然对资本运作颇具心得,早在2007年前后就开始筹划企业上市,2010年仍被列入河南省上市后备重点企业的名单之中。
按照现行上市规定,拟上市企业上市前三年内,控股股东等不能有实质性变化,这主要是保障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连续与稳定,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选择被收购,将意味着西继电梯终止了上市的进程,为上市做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化为泡影。”张清洋说,按照市场行情和推动进程来看,西继电梯做上市至少要花费上千万元。
巨额资金打了水漂,西继电梯的做法令人费解。
3月31日,本报以《高管“自肥”存疑 西继电梯上市前“血洗”员工股》为题,报道了252名西继电梯持股股东控诉公司管理层通过代持、强制退让等手段,剥夺股东合法股权。
因股权归集而引发的拉锯战仍在继续,持股股东聘请律师进行法律维权,至今尚无结果。
“现在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新东家身上,迅达集团拥有剩余股权的购买选择权,希望能确认我们持有的股权。”252名持股股东代表宋胜超说。
根据西继电梯员工提供的名单显示,此前曾被要求签字退股的持股股东约178人,股份约350万股。
“现在西继电梯并无专人站出进行协商,我们还处于僵持阶段。”宋胜超说,“今后我们是否能享有公司分红?分红多少?目前也还是个未知数。”
对此,本报致电西继电梯,但截至发稿时,公司也未曾做出答复。
刚接盘,就面临着股权纠纷矛盾,对迅达集团而言,可谓是个不小的难题。
“其实,让原有持股的小股东退出或者继续享有分红,关键是一个利益再分配问题,如果能对股权作出合理的对价,进行妥善处理达成共赢,而不至于闹得双方俱损。张清洋表示。
“目前,在西继电梯工作的20余名持股股东已经拿到了被代持的股权,股权又重新回归了个人。”宋胜超透露。
这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