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死者家属称京港地铁负责人给3万元生活费

      地铁方与遇难者家属接洽善后

  死者家属称京港地铁负责人给3万元生活费

  本报讯(记者韩大鹏 邓杭 实习记者冯玥)昨天,13岁男孩吴世博(在地铁扶梯逆行事故中死亡)的多名亲属从安徽来到北京。包括吴世博父母在内的多人称,京港地铁为他们安排食宿,并给了他们3万元生活费,但不满对方的严盯死守。京港地铁回应,是为妥善安排并照顾家属。 

  据吴世博的父亲吴从林介绍,前天事发后他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当晚,他和其他家属就住在北京市儿童医院PICU儿科重症室的走廊里,京港地铁的工作人员也在场。昨天早上,又陆续有多名亲属抵京,并赶到医院。 

  吴从林说,昨天上午9点左右,京港地铁的工作人员将他们一行17人送到新大都饭店。17名家属被分在9间客房内,他和妻子的房间内始终有两名工作人员陪同,“他们说怕我晕倒,或者情绪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昨天,京港地铁的一名自称姓郑的负责人将3万元现金交到吴从林手中,称用于家属在京的日常开销,赔偿问题事后再协商。 

  针对吴家反映人身自由受限的问题,京港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杨苓表示,对死伤者家属做了妥善安排,由专人负责接待。对于外地来京的家属安排了食宿和交通,目的是为了有个妥善的安排,照顾好家属,让伤者得到很好的治疗。杨苓还表示,事故发生后,已第一时间将死伤者送到医院,同时第一时间垫付了检查费、治疗费和抢救费。目前,京港地铁正与死伤者家属就医治和补偿进行沟通。至于有人反映的家属收到3万元的问题,杨苓称,目前不掌握这一情况。

  ■悼念逝者

  父亲舍不得换裤子称上面有儿子的血

  据吴世博的大舅黄先生说,吴家4口住在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柳园村,靠种地为生,收入有限。近年来,吴从林夫妻俩做起了小生意,日子才稍稍有些起色。今年6月,吴世博小学毕业,孩子的成绩很好,“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一家人都很后悔,后悔当初就不该让他们出远门游玩”。 

  昨天,吴从林还穿着受伤时的那条裤子,他说,上面有儿子的血,舍不得脱。吴从林说,吴世博的奶奶患癌症刚刚手术出院,老人家还不知道孙子已经走了。 

  吴世博的母亲黄爱英说,儿子很会照顾人,常给她捏背按摩,家人都很疼爱他,到北京前,刚给他买了新手机。“宝贝儿子都跟妈妈一样高了,突然一眨眼就没了。儿子胆小,天黑了都不敢一个人上楼,他一个人可怎么上路。” 

  昨天下午3点多,吴从林及家人前往海淀区清河法医鉴定中心。黄爱英买了酸奶、荔枝和桂圆,她说,“儿子走之前还没吃东西,这都是他爱吃的。”吴世博的尸体放在一个玻璃棺内,身上裹着白布,只露出头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黄爱英趴在棺板上失声痛哭,反复念叨着“我的好世博,我再也见不到你了”,吴从林则瘫坐在地上,哭得站不起来。 

  据了解,吴世博的姐姐娜娜(化名)仍在北京儿童医院PICU儿科重症室接受治疗。昨天,娜娜的三位亲属获准换上专用服装,进入PICU儿科重症室。当时,娜娜躺在病床上,当她看到母亲黄爱英走进病房时,禁不住哭出声来,“弟弟真的没有了?”黄爱英哽咽着说:“以后妈妈每天都来看你,乖女儿不哭,现在妈妈只剩你了”。之后,泣不成声的母女俩依偎在一起。 

  据医生介绍,娜娜的脊椎压缩性骨折,但生命体征平稳,痊愈时间无法确定。

  事故曝本市电梯三大安全隐患

  前天,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的扶梯突然逆行,酿成一名13岁男孩死亡、30人受伤的惨剧。此前,本市地铁于2008年和2009年各发生一起类似事故,造成多名乘客受伤。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共场所的扶梯如此脆弱?昨天,本报记者采访多名相关专家并实地探访,总结出人流密集地区三大电梯隐患。

  1

  关键零部件难查“内伤”

  安全生产专家俞胜章介绍,目前,地铁电梯、扶梯在维保方面有一项被忽视的隐患:受力零件没有“B超”检查,不能及时检查出关键零件是否有“内伤”。 

  俞胜章说,如何能够及时发现连续运行设施内部关键零部件产生裂纹、损坏等“内伤”、如何紧急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零件非常重要。在扶梯传动系统里,很多部件都是受力的,应该在不破坏扶梯本身的结构和受力状态的情况下,检测出内在部件伤残情况并更换。目前,这种“B超”技术已不是遥不可及,比如“无损探伤”技术在客机、战斗机的安全检查等方面都有应用。但是,目前电梯、扶梯的关键部件还没有应用这种预防性检查技术,形成一大隐患。 

  京港地铁公司表示,事故的具体原因正在委托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技术鉴定。关于电梯关键零件等具体问题,仍由调查确定。

  2

  人工急停键无人看管

  俞胜章介绍,一般扶梯产品的事故状态制动系统有两套:一套是系统内部的紧急自动急停系统,另外一个是可以外部人为控制的人工急停系统。在客流量大的扶梯口,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人工急停系统按钮,一旦出现人员摔倒等特殊情况紧急制动。但考虑到人力资本问题,很多地铁扶梯口的制动按钮无专人负责。 

  >>记者探访 

  昨天,记者在地铁2号线、4号线看到,每一部扶梯都有红色紧急制动按钮,一般在扶梯入口下方侧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乘客不知此按钮。乘客王女士称,平时坐扶梯没注意到制动按钮,希望地铁站能张贴显眼的提示语,让更多的人学会使用制动按钮。乘客刘先生则担心,“电梯正常运行时,谁恶作剧把电梯停了,也会导致事故吧?” 

  在地铁西直门换乘车站,人流量非常大,扶梯口也未设专人负责操作紧急制动按钮。记者走访多个地铁站都未看到有专人看守扶梯制动按钮。被问及以后是否会派专人看守扶梯,多个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均称不清楚。

  3

  群众安全宣教不到位

  首都经贸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陈蔷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公共设施安全宣教方面的隐患。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也指出,由于日常宣传不足,广大乘客甚至都不知道扶梯像电梯一样也是有承载量的。包括一些正确乘坐扶梯的方法、扶梯事故发生后的自救措施等都缺乏有效的宣传。 

  >>记者探访乘客刘女士说,一般情

  况下,她乘扶梯会下意识地扶稳把守,但手里提着东西或人较多时,便随着人流站在扶梯台阶上,“电梯挺平稳,扶不扶都差不多”。 

  乘客蔡女士说,她对扶梯的安全知识了解得很少,若出现意外根本不知所措。她说,她经常带孩子坐地铁,有时候孩子顽皮在扶梯跑上跑下,她也不太在意。但这次事件给她敲响了警钟,“想想就后怕,以后不管自己还是带着孩子都更加谨慎”。

  ■现场回访

  乘客多选走楼梯

  昨天上午,记者在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看到,A口通道外围仍被黑布遮盖,多名保安在看守。D口的上行扶梯关闭。记者注意到,C口的上行滚梯运行正常,但乘客大多选择爬楼梯,“实在不敢乘扶梯,有心理阴影了”。 

  动物园站地铁工作人员介绍,事发后,京港地铁公司已对4号线滚梯进行检查,“但有的乘客不知道,还是不敢乘坐”。

  ■质疑回应

  电梯维修保养是否“走过场”?

  有专家提出,目前存在地铁电梯安全检查“走过场”的情况,也有网友呼吁公开此次事故电梯的安全检查记录,以了解地铁电、扶梯检修的真实状况。 

  北京市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事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勇志表示,事故电梯的维修保养记录应该向维保单位进行了解。因为维修保养过程是由维保单位进行记录的,是否向社会公布,应由维保单位决定。 

  目前,北京地铁所有的自动扶梯,检修和日常维护一部分是由运营企业自己承担,一部分是由运营企业委托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日常维修和维护。根据不同线路和不同结构的电梯,确定不同的厂家。

  运营多品牌电梯致维修不便?

  有网友质疑,4号线安装多个品牌电梯,维修不便导致事故易发。 

  京港地铁称,建设初期,公司会根据不同电梯的使用情况,包括动物园车站电梯高度、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最后确定所采用的电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