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调查80%电梯故障因维保不合格 低薪致工人难招

      在4号线扶梯事故后,有媒体报道一些地铁公司购买的是用于商场的轻载便宜扶梯,而非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昨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在地铁4号线及其他地铁线路采购的自动扶梯均采用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
 

4号线扶梯重载试验验收合格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内地一些地铁公司购买的是用于商场的轻载便宜扶梯,这种扶梯的价格只有重载扶梯的三分之一,长时间承载大量客流不但会缩短电机和传动系统的寿命,而且会超出安全装置的设计使用极限。

    昨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在地铁4号线及其它地铁线路采购的自动扶梯均采用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载荷条件:在任何3小时间隔内,持续重载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其载荷达到100%制动载荷,理论送能力:11700人/小时,符合重载扶梯标准。

     该公司表示,4号线扶梯在竣工验收时进行过重载试验,验收合格。
 

专家对重载标准提出质疑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表示,重载型自动扶梯标准来自国家标准GB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然而,记者发现,这个标准中,只有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的概念,没有重载型自动扶梯的概念。而“3小时内持续载重不少于半小时”的标准,对应的是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

    对此,彭金声解释称,在国标中指出的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就代表重载,“在公共场合使用都为重载型扶梯。”

     广州地铁研究设计院工程师饶美婉则在论文《地铁设计中的公共交通型重载自动扶梯》中指出,国内对重载型扶梯既没有相关定义,也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对于重载扶梯,应该考虑设计在任何3个小时内,有不少于一个小时的持续重载。”这一标准是现行重载标准的两倍。她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满足持续和大规模的地铁站客流。

    “客流高峰期大多发生在上下班时段,在上下班高峰期,地铁列车的间隔是两分钟,这迫使电梯几乎连续满负荷运行”,饶美婉在文章中表示。
 

调查

     “80%电梯故障均与维保不合格有关”。7月6日,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李亮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4号线动物园站电梯倒行伤人事故的发生与维保有一定关系。

      李亮华表示,事故发生前,市质监部门已开始对全市电梯维保单位展开检查,“全市306家维保单位中,安排了120家接受检查,目前已完成抽查40家”。

     昨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北京电梯维保行业专业检修工紧缺、部分工人无证上岗。
 

低薪致维修工难招

    “工人难招,各公司都缺人,特别是高技术的维修人员”,北京一家A级资质电梯维保公司负责人称,除劳动强度大外,低薪也是导致缺人的重要原因。“一名入行两年的维修工,每月工资在2500元至3000元左右,低得可怜。”该负责人说。
 

     “但低薪并非公司吝啬,公司也不赚钱”,该负责人说,目前,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在6000元左右,除去员工工资、零部件损耗更换,交通费用及公司正常开支,所剩无几。

     “6000元价位的维保费已是10年未涨”,该负责人认为,现在电梯的年维保费应提升至1万元左右,才能维保到位,“但没人愿意多掏钱,想要盈利,很多公司不得不压低成本,简化程序”。
 

 不培训也拿从业证

     昨日,记者以电梯维保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询问北京多家技能培训学校,个别公司称,只要交钱,可通过考试作弊、联络关系等方式,保证报名者在不参加培训,甚至不参加考试的情况下,拿到电梯安装和维保的从业资格证书。

     一家技术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称,报名者只需交纳相关材料和400元费用,即可顺利拿证。

     “考前半个月,我们会组织培训,培训时间1至3天,不想参加培训也可以直接考试”,该工作人员称,考试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考试前,我们会把答案发到考生手机上,我们没发,监考老师也会现场给你”。

     “实操考试如果有工作经验肯定能过,没有经验考前找个熟练工学一下就行”,该工作人员称,即使实操考试没通过,还可交钱补考,“我们可以帮忙拉关系,基本都能过”。
 

小问题也可过年检

    除了维保费偏低难涨,大型维保企业还面临着小公司的激烈竞争。

     北京一家规模较小的电梯安装维修公司经理表示,电梯只要不存在大的安全隐患,即使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经常悬空停顿等,通过他的公司,也可以保证过年检。

     该经理称,即使不是这部电梯的维保单位,只要电梯所属方出价5000元,公司就可以派出一个持证的工程师,全程负责电梯年检,陪同质检部门工作人员做检验,协调与质检部门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一些故障率设置在参考范围内”。

     另一家A级资质的电梯安装维保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一些小公司为了生存,维修工无证上岗的现象比较普遍。
 

例行检查应付了事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中规定,电梯每15天须进行一次保养。

     “按要求认真做完这些例行检查,且在电梯未查出任何毛病的情况下,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某商场电梯维修工小王说,“但也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拆开挡板大致看看,敲打敲打螺丝,在《保养记录单》的每个检查事项后画上对勾,应付了事”。

     小王称,虽然电梯保养有严格细致的规定,但维修人员工作量极大,一座有近百部各类电梯的大型商场,维修工最多只有3、4人。“一个人平均负责近30部电梯,每天24小时待命,非常疲惫。责任心稍差的人,很难再有精力一丝不苟地做好日常维保工作”。

     北京某大型电梯维保公司负责人介绍,一人负责数十部电梯的情况,在业内很常见。
 

专家观点

企业价格战致水准下降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认为,北京的电梯维保市场,大体上比较正规,但也存在问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不断压低维保费用,导致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招不到技术过硬的工人,“有的工人虽然也有上岗证,但技术不太好”。

     彭金声说,一般来说,小区民用电梯,一部一年的维保费用要1万元左右,才能很好地维保到位。但现在有的企业为了竞争,压低价格招揽客户,一部电梯一年维保费才三四千元,必然会维保不到位,水准下降,也势必影响电梯运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