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缓解站台客流压力 中山公园站实行电梯换向措施(图)

 

  东方网记者王铭泽7月20日报道:7月起,3、4号线中山公园站将北站厅,靠近2号线换乘通道的3号自动扶梯,由原先的向上运行改为向下运行,缓解了高峰时段站台的客流压力,为乘客营造安全的乘车环境。

  客流攀升老站遇到新问题

  随着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中山公园站作为2、3、4号线的换乘大站,同时又地处繁华的商业中心,周围环绕着大大小小几十幢写字楼。据统计,近期3、4号线中山公园站日换乘客流已由原来的6万上升至现在的9万人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宽度仅为9米的岛式站台,上下班高峰时,列车间隔2分半钟,两个方向的列车同时到站,下车的乘客无法迅速离开站台,而后续又有不断涌上站台的乘客,庞大的客流几乎占据了整个站台,导致有些乘客险被挤到黄色安全线外,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

  灵活调整电梯走向 加快疏散站台客流

  中山公园站北站厅共有3号、4号两台自动扶梯,开站伊始,为了缓解2号线的换乘客流,两台自动扶梯均为向上运行,然而随着客流量的增加,站台安全问题刻不容缓。针对这一情况,区域集思广益,探讨出一套新的安全运营措施:将北厅靠近2号线换乘通道的3号自动扶梯由原来的向上运行改为向下运行。一方面加快了乘客离开站台的速度,及时疏散了拥堵在站台的到站乘客;另一方面减缓了进站乘客上站台的速度,控制了站台客流。

  新措施效果显著 站台安全有保障

  车站经过6月23日至6月30日一周的试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峰时段,列车到站后,站台客流的疏散时间由原来的22秒减少到了15秒,虽然只有短短的7秒钟,却极大的缓解了站台的客流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站台狭窄的缺陷,而站台原先人满为患的情况也得到了缓解,避免了由于拥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加强宣传疏导 帮助乘客调整乘车习惯

  新的电梯走向实行最初,许多上下班的乘客由于多年的乘坐习惯,一时无法适应,仍下意识的想从3号电梯上站台。为此,高峰时段,车站特安排人员在站厅、站台电梯口,进行疏导与宣传。在2号线静安寺附近工作的乘客王小姐说:“本来我从2号线过来,一上到大厅就右转搭电梯上楼坐3号线,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往前走几步搭另外一部电梯了,或者有时干脆走走楼梯,运动运动。

  不断改进继续完善 确保车站运营安全

  如何更好的为乘客提供服务,如何更好的为乘客营造安全的乘车环境,一直是地铁运营的永恒话题。三号线中山公园站电梯换向措施虽取得了良好的安全保障效果,仍将继续优化客运组织,结合“黄色禁停区”,加强广播宣传,做好车站客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