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江苏电梯企业“杀回”国内市场

  在不久前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奥的斯电梯逆行事故之后,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地铁也相继发生意外,导致多名乘客受伤。此后,质疑之声也迅速传导至电梯生产行业。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出事的电梯,无一不是被广泛推崇的国外知名品牌,国内的地铁,却鲜见国产电梯的影子。国产电梯何以被拒门外?是外资垄断还是技不如人?“逆行”事故后,国产电梯能否借机突围?

  国产电梯迈不过招标“高门槛”

  “作为本土企业,我们当然也想参与自己城市的地铁建设,但是在准备投标的时候,发现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投。”一家江苏本省电梯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事的电梯是‘奥的斯’并不奇怪,因为往往只有国外大企业才能接到地铁的单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多数地铁公司在招标的时候,在注册资金、公司业绩方面都设定了较高门槛。以南京地铁三号线、十号线工程垂直电梯项目招标为例,招标书明确:投标企业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仅这一条,就已经把我们这样的本土品牌挡在了外面。”

  但是地铁方面则认为这样做无可厚非。“地铁这种大型市政建设项目,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使用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大品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南京地铁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以及后期的维护,我们要求对方资金一定要雄厚,并且具有一定的项目经验,这些条件并不苛刻。”他告诉记者,国内地铁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地铁起步较晚,很多经验的获得都来自国外,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作为配套设施的地铁电梯,采用国外品牌,也是保障安全的必然之举。

  对此,苏州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朱先生坦言,外资品牌之所以被地铁公司所信任,主要还是靠其自身实力。本土品牌想要赢得竞争,现阶段要做的就是要在技术、品牌与管理上,循序渐进地发展壮大。

  江苏企业“曲线救国”成功

  国内市场既然暂时打不开,那就先去国际市场闯一闯,在那里和外资企业一较高下,积累经验后,再转回国内市场。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思路已经成为国内一些知名电梯品牌的共识。据了解,正是通过这样的“曲线救国”之路,江苏一些电梯企业丰满了羽翼,从而成功入围国内地铁市场。

  “这几年我们先后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德国科隆、印度新德里等地拿下了地铁电梯订单,从中积累了大量项目经验,凭借这些经验,我们最终中标了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线的电梯项目,为打开国内地铁市场开了一个好头。” 江南嘉捷的朱先生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在投标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线的电梯企业中,就有数家外资企业,其中不乏蒂森电梯这样的知名品牌,“但是最终我们中标了,在给外企交了那么多年的学费后,我们终于有所收获。”

  无独有偶,2010年成功上市的江苏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成为苏州地铁一号线扶梯产品的唯一供应商,将为其提供199台自动扶梯,这也是内资品牌首次在国内地铁项目中全线中标。和江南嘉捷一样,在中标苏州地铁之前,康力也已经在海外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2006年,康力就承接了韩国大田和光州地铁工程的大高度自动扶梯项目,随后又中标韩国首尔地铁的首批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