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想治理地铁超载 亲自坐坐再拿主意(图)

 

  近日,北京市安监局召开紧急会议,以迅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通知精神。副市长苟仲文强调,首都地铁要严格落实地铁车厢不超载、站台不超员、通道不拥挤、电梯不满荷的“四不”要求,加强地铁车辆追尾防控、地铁高架桥安全运行和外省市进京省际客运车辆管理等重点环节管控。

  南方日报:既要安全运行也要提高效率

  公民拥有知晓真相的权利,也拥有要求政府提供更高水平公共服务品的权利。公共交通的发达可以让公民获得出行的便利,这是必须的,公民出行的安全同样是必须的。两种“必须”看似矛盾,实则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关键还是在于相关部门能不能把安全运行和提高效率的矛盾解决好,能不能为公民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品。由此,公共交通方面的改革还是要继续,安全运行还是要保障,该问责的还是要问责,该推进的还是要推进。

  京华时报:多坐坐地铁再拿主意

  地铁人满为患,表面上看是超载问题,存在安全风险。但造成这一表面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旺盛公共交通需求与当前公共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治本之策应该是大力增加公共交通供给,提升服务能力,比如加快地铁等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升级运营管理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也就是要在各个方面做“加法”,从根本上缓解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为公共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青年报:地铁不超载,这事有点悬

  坚持地铁不超载,必然增加维持秩序的巨大人力成本。对于广大乘客来说,赶着上班,为生计奔波,即便地铁超载,工作人员再强力阻拦,也非上地铁不可,在庞大的客流量面前,单靠目前的工作人员,显然远远不够,如果增加人员,将耗费无法量化的成本。其实,堵不如疏,如果地铁路网不铺密,线路不优化,高峰时段地铁班次不增加,即便再限制客流,也解决不了问题。

  红网:不超载的地铁哪里找

  截止2011年4月,北京拥有机动车近490万辆。假设每天一半机动车停驶,每辆车上平均为2人,那么就要有490万人改乘公交或地铁,原本这490万人是通过私家车上下班的,现在要去挤公交地铁了。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到,公交地铁只能更加拥挤而不是更加宽松。换句话说,北京这样人口密度高的特大城市,乘坐地铁要想车厢不超载、站台不超员、通道不拥挤、电梯不满荷,几乎是不可能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人民日报:城市,为谁而活

  城市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便捷、舒适的环境应是城市建设、管理的终极目标。城市是用来生活的,而不是用来展示的;市民的生活舒适度、幸福感理应比城市形象好不好重要得多。但在“展示形象”的理念下,许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把大部分财力、物力、精力都放在了“打造”城市的“亮点”上,他们热衷于营造视觉盛宴,热衷于展现政绩的“辉煌”,于是,标志性建筑、景观大道、亮化工程、大剧院、大广场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竞相“诞生”,最典型的就是大而无当的水泥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