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商报“电梯恐惧症”的策划报道引起普通市民的共鸣,一些电梯业内人士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市民的疑问也作出回应。一位业内人士爆料,目前省城住宅小区的电梯维保令人担忧,物业压低成本与维保市场的恶性竞争直接影响了维保质量。行内干了十几年,他自己乘坐心里都不踏实。合肥质监部门则表示,不文明使用电梯及维保孱弱都是问题的重要根源。目前,合肥市正在酝酿成立电梯行业协会,加强监管力度及行业自律。
业内自曝
干了十多年也恐电梯
王先生大学里学的是机电一体化,后辗转进入电梯行业。一转眼已经是十多年,无论是电梯制造,还是电梯维保,他都有丰富的经验。近日,看到本报对小区电梯连续关注后,王先生忍不住打进本报热线,向记者透露了行内现状。
开门见山一句话就让人很意外。 “我买房子从来不考虑10层以上的,一旦出问题爬楼受不了。”他表示,自己从业多年,看过很多小区电梯频繁出问题。一些小区一旦电梯发生故障,物业和业主就费用问题“扯皮”,到那时修复电梯就遥遥无期。 “爬十楼以下还可接受,要爬十多层、二十几层,谁能受得了。 ”在他看来,电梯的质量问题在居民楼已经很普遍。
部分开发商青睐低端产品
王先生说,小区电梯出事,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在开发商采购时就有了“隐患”。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购电梯时虽然大都选择一些较知名的品牌,但却是相对低廉的产品。也就是说品牌好,但品质未必就高。王先生解释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是品牌电梯,在大型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里的事故发生率,明显比小区等居民场所要低的原因。
采购价格低,电梯制造商自然就会在电梯材料上“费心思”。 “以前,电梯里的配重块都是铁制的,现在多是改成水泥材料的。虽然国家没有强制规定不许用水泥制作配重块,但这无疑减少了日后电梯的运行年限。 ”他表示,这种现象导致电梯发生故障的几率加大。
维保市场亟待规范
电梯一旦投入使用,过了保修期,良好的维保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王先生透露,省城的维保市场长期处于“恶性”竞争,最终危害到维保的质量。许多物业为了降低维保成本,选择维保费用较低的企业。“有的物业给每部电梯1500元的维保费用,其实按照常规应该在3000元左右。”市场小,企业多,许多维保企业也就不得不选择接受这样的价格,否则生意就没法做。
正常的电梯维保半月一次,需要工作人员对电梯机房、电梯井、运行情况、按键等问题进行详细察看。而一旦维修费用跟不上,维保工作很容易陷入“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中。 “背个包,过来转两圈,就行了。 ”
作为业内人士,王先生认为维保市场亟待规范,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指导价格,淘汰一些没有资质和能力的“杂牌军”。此外,行业自律也显得格外重要。王先生提出,此时电梯业应该成立自己行业协会,规避不正当竞争。
质监回应
维保市场“僧多粥少”
针对省城维保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记者也于近日采访了合肥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处处长许斌。他介绍说,整个合肥共有22000多台电梯,其中绝大部分可以得到相关质量检测。 “即使使用单位没有交钱,检测单位也是先检测, 再收费。 ”
虽然检测到位,但维保市场却处于“水深火热”竞争当中。据了解,合肥有近90家电梯维保企业,其中包括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驻合肥地区办事处。这么多企业分一块“蛋糕”,发生不正当竞争并非异常。一位知名电梯品牌合肥办事处的负责人就表示,不少企业为了减少运行成本,底下“挂靠”众多包工头,维保质量可想而知。
行业协会或下半年成立
作为省城电梯维保企业的监督单位,合肥市质监局每年都会对维保企业进行抽查。在本月21日,省质监局也发出《部署开展电梯维保单位工作质量监督抽查》的通知。抽查重点是投诉率高、曾经发生过事故、维保能力差的企业,包括维保单位的资源条件保持情况、维保质量、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
虽然有监督部门大力介入,但许斌认为行业自律也必不可少。他透露,合肥市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的建立。 “筹备工作已经开始,还要得到市民政局的审批。 “如果工作顺利,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有望在下半年成立。而作为监督部门,合肥市质监局也将提出相关建议,比如设立指导价格等。
许斌同时呼吁,广大市民应该爱惜电梯,文明乘电梯,以减少电梯故障率。(朱庆玲、张驰、马翔宇、陶伟)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