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

  3年前,高考结束后,张军福拿到了某三本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他没有去报到,却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没有上本科,张军福一点儿也不后悔,原因是现在的他既有了一技之长,又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张军福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工程测量专业学生。一个月前,他被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聘用,目前的工资待遇是每月7400元。“现在的工作和我学的专业完全对口,所以半年前过来实习时就能直接上手了。”说起刚刚确定下来的工作,张军福一脸满足。

  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里,张军福并不是个例。学校的毕业典礼还没有举行,他们全班43个人就已经实现了全员就业。就在不久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

  院长陈建民介绍说:近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国家级重点专业的就业率均为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他认为,高就业率源于学院培养的学生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只有设置的专业有较强的社会需求度,才能保证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课程建设才有意义。为此,陈建民提出:“社会需求就是我们的办学方向。北京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们的专业就办到哪里;北京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专业从有到无,一些专业从无到有,还有一些专业在持续的改造中。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不断调整,力求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还体现在企业对学生培养的深度参与。学院领导认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校企合作如果不成功的话,办学很难成功,很难培养出合格或者说高质量的人才。为此,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创造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招生开始的订单培养。

  所谓订单培养,是指企业根据用人需求提出招生人数及生源地区,学院按照企业要求落实招生计划,完成招生指标,经选拔组成班级进行培养。比如,学院与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集团合作成立了“蒂森电梯”订单班,与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正大班”订单班等。订单班的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学院宣传部部长刘晓哲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2/3的班级为订单班。”

  订单班的企业深度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考核和就业,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培养的各个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训、考试大纲,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各配一名班主任进行双向管理。此外,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引入行业企业的评价,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进行成绩考核与评价。

  正大集团副总裁薛增一对订单班的学生很满意,他说:“3年左右,这批学生就会出现一批管理层干部,甚至是副厂级干部。”

  陈建民希望,社会能够切实改变人才观念,“用人单位不唯学历,而唯能力;学历高的是人才,有一技之长的也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