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文章中实际上是向大家灌输了一种理念:不论是研发人员还是销售技术支持人员,凡技术工作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要做精做细。人,有时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让我们替战斗在一线的电扶梯销售人员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时刻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首先是品牌威慑,是美国品牌、瑞士品牌还是德国品牌?好象都够档次,然后是技术征询,需要的功能、现成的土建能满足吗,若能满足紧接着就是价格拼杀,都拼过去了,最后恐怕还得让他们的肝胆经历一番酒精考验方可拿到合同。真不容易,所以作为电梯行业的技术人员,我想至少应该让一线销售员在遇到技术挑衅时能胸有成竹得象专业人士一样应付自如,所以就要把技术细节化繁为简,而且要浅显易懂便于销售员理解并使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顶层验证程序”来展示这种化繁至简工作的可操作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最小顶层高度的判定方法,它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则机理产生的:一旦产品定型了,即梯型、速度、规格定下来后,那么所选用的零部件型号,诸如轿架高度,开门机高度,导靴高度也就定了,那么判断原则是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5.7.1.1中所叙述的原则,主要有四项,分别是a、代表轿厢导靴与井道顶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00+35V2;
|
|
|
|
Fit For 适用于 |
| 具体电梯型号 |
GB7588-2003 eqv EN81-1:1998 |
|
| a | b | c1 | c2 |
电梯载重 | kg | 1000 |
电梯额定速度 | [m/s] | 1.75 |
轿厢高度 | [mm] | 2350 | 2350 | 2350 | 2100 |
轿厢顶内壁到轿架上梁距离(A) | [mm] | xxx |
|
|
|
轿顶高度 | [mm] |
| xxx | xxx |
|
导靴高度 | [mm] | xxx |
|
|
|
D1 | 100+35*v2 | [mm] | xxx |
|
|
|
D2 | 300+35*v2 | [mm] |
|
| xxx | xxx |
D3 | 1000+35*v2 | [mm] |
| xxx |
|
|
轿厢冲顶距离 | [mm] | 456 | 456 | 456 | 456 |
开门机总高度 | [mm] |
|
|
| xxx |
轿顶滑轮 | [mm] |
|
|
|
|
其他部件 | [mm] | xxx | xxx | xxx |
|
OH Calculated | [mm] | #### | ####### | ####### | ####### |
OH Calculation Passed | [mm] | 取以上4个运算值中的最大值 |
b、代表轿顶与井道顶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000+35V2;c1、代表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距离(如轿顶护栏/轿顶悬挂轮)应不小于300+35V2;c2、同c1,但认为轿厢最高部件为开门机。四项原则作为行指标,不管是哪家电梯公司,行指标代表的是国家标准,都是一致的。再看列,列指标主要是参与运算的参数,这些参数会有针对性的出现在四项原则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中,比方说“轿厢顶内壁到轿架上梁距离”和“导靴高度”只会出现在原则a中,而不可能在其他原则中出现,因为原则a是假设导靴作为轿厢最高元件的。所以通过一系列数值的累加便得出 OH(overhead)的计算值,由不同的原则总共会得出多个计算值,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最小的顶层高度。
以上是总体构思,目的就是要让销售员在非常有限的电梯知识前提下,通过输入几个简单参数如下图红色圈框内的“电梯型号”,“载重”,“额定速度”,“轿厢高度”后,就可以解答复杂的技术征询。如何做
到?这个就需要后台强大数据库和结合产品配置特性的逻辑运算。数据库在下表罗列出来,它将所有的电梯配置以总表的形式展现给大家,黄色部分是后台需要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特性维护的,而绿色部分单元格
是通过逻辑运算自动得出“轿厢顶内壁到轿厢架上梁距离”(如下图红色圈框内的公式)
它的正确解读是这样的:如果电梯型号是“有机房电梯1”,且电梯速度是2m/s以上时,这个值时438;如果电梯型号是“无机房电梯1”,这个值是386;如果电梯型号是“无机房电梯2”,这个值是308;其他情况这个值均为660。
这个就是电梯技术人员眼中看出来的微观电梯参数世界,通过以上的方法展现出来,让大家看到,也希望大家了解。点击此处可下载此工具软件.xls。